最新消息本會簡介課程及講座 講者簡介成為會員 智理文化出版下載區文獻聯絡我們


《六慧管理》從《易經》的智慧看「我會做好呢份工」

《易經》的《家人卦》與齊家治國的管理智慧
中華智慧管理學會會長彭泓基(雋道)
《信報月刊》2007年3月號

引子: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
回歸後的香港,經歷如許風霜,巔沛起伏,眾生迷亂。新一屆的選戰已拉開了序幕,曾蔭權特首面對著梁家傑律師的挑戰,經過精心部署,終於宣佈參選,拋出「我會做好呢份工」的口號,呼籲各選委投他神聖的一票。很多人對這個口號感到有點那個,不以為然,但卻不一定「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」。且讓我們試從中華智慧的「大道之源」--《易經》去探索一點玄機。因為《易經》不單蘊涵天地萬物變化的原理,對人性,更有著深刻的體會。天下事永遠在變,但人性並沒有變,尤其是人的慾望與相關行為,是以唐虞世南說:「不讀易不可為將相。」。我們接受的現代教育,多奠基於西方文化與思維,相信曾特首與梁律師對《易經》的智慧可能會感到有點陌生。也許在這個關鍵時刻,能夠補上一課,為人為己,都會是一份莫大的功德。

競爭力以內部和諧為重
我們的祖先在跟大自然的搏鬥中,為著生存,積累了深邃的智慧,學會了如何在紛亂的世界中建立「和諧」。在農業的社會?,「家」成為「最基本的競爭單位」,其中有仔細的分工和制度,個人的利益在「家」的大前提下,必須作出某程度的妥協,因而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「生存哲學」和「內功」。

在傳統的大家庭裡,長者擁有受人尊敬的權力和地位。重人情,喜睦鄰,親友間的關係緊密,子女供養父母,視為理所當然。因為他們很明白,「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?」更明白「一山不能藏二虎」的道理,要有效管理,每個組織只能有一個最高領導,否則必然會產生內部的矛盾。紛亂往往始於互不相讓、只重私利而非以大局為重。而這為領導必須是德高望重、有深邃的學養和智慧、擁有權威,才能感化家人,使他們上下交相愛,同心協力建設大好家園。因此,在父系社會?,很自然的選擇了智慧的男長者作為「一家之主」。權力是稀有資源,人皆想得之,組織內若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和秩序,就是紛亂的源頭。而儒家「修齊治平」的成功哲學,就在這樣的背景發展出來。所以傳統中國人的家國觀念和人情味特別濃厚。因為他們很明白,若不屬於一個擁有競爭力的團體(家國)、不互相扶持,生存就要受到威脅。應用於現代社會的事業上,中國人視公司為家庭,有國才有家,榮辱與共。齊家之道是:「和睦相處,共用天倫。和諧社會,上下有序,各守其位,各司其職,各盡其責。」

香港回歸以來,爭吵不斷,正是:「家和萬事興,家衰口不停」。這是民主必須付出的代價。自董先生退任以來,香港的內部爭鬥看來比較平靜,但深層的矛盾並不曾化解。香港正處於對手林立,未來路向不明的形勢下,雖然目前的經濟情況看來不錯,但長遠來說,若不及早解決,恐怕會後患無窮,削弱多年建立起來的競爭力。

人類組織的啟示
《易道》講求中正平和,強調不斷創新(生生不息)。任何制度的出現,大多是時勢的產物,必有其因由與優劣之處。而極端的發展,必然會趨向僵化。要明白香港的現今形勢與矛盾,首要是瞭解人類組織的特性。雖然現代社會講求「自由平等」,並視為理所當然,但在深層的骨子裡,大家都很明白,「人雖生而平等,但卻絕不相同」的道理。社會上確存著「不同的階層」與「不平等」的現象,他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擁有不同的資源與權力。人的成敗關鍵,往往決定於是否能尋找適當的位置、擅於自處而能發揮該角色所賦予的權責。

若我們簡單地把人類的組織分為「高層」、「中層」及「基層」。我們會發現他們的角色有明顯的分冶。身處「高層」,大權在握,掌管著整個組織的未來,所以他必須要有審時度勢、勘察天時的前瞻力,同時要能預測未來的變化,為整體組織謀求長遠的福祉,他必須要對人性與天地萬物的變化的規律有深刻的體會;身處「中層」,主要的責任是執行上司的指示,把他的長遠策略與目的,轉化為合理的近期目標與行動,把它合理化,並隨時應付其中可能出現的任何變動,而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「人和」與「辦事」;身處「低層」的,很多時限於學識與權責,無法理解上層的「苦衷」,因為他們注重的往往是細節瑣事與切實執行的效益,所以往往不想面對太大的變化。(圖一)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強調的:「治大國若烹小鮮」,就是要使人們注意管理「改革」和「新政」的風險與阻力。在歷史上,很多改革者,例如王安石,都不容易成功。

 

   

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,因為先後本末與價值觀的不同,會出現很不相同的看法。而世上許多紛爭的根由,往往由於各執己見,過於執迷「自我」與或私利,不曾或不想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。是以若要在組織裡成功,除了修身養性、自強不息、擁有優越的辦事能力外,首要是贏取上司的賞識,其次就是要得到同事與下屬的支持和諒解,否則必然會面對重重困難,內外交迫,事倍功半。(圖二)

特首是「高層」還是「中層」?
明白了些現象,就可以回頭看看曾特首的競選口號。為什麼它使人覺得有點「那個」?從香港人的立場看,特首是全港的最高官員,理所當然是身處「高層」,代表著香港七百萬人。我們的領袖,理應高瞻遠矚,全心全意為市民謀幸福,以鴻圖偉略,帶領著香港邁向未來。這麼重要的高官厚祿的位置,正是任重而道遠,為什麼把它只看成是「一份工」?簡直缺乏使命感、理想和魄力!

如上述,一旦設身處地,坐上特首這個位置,看法就可能會完全不同。首先,明眼人都很清楚,雖有八百人的大選舉團,若沒有中央的首肯,誰也無法順利地選出稱意的新特首,更無法開展管治工作。真正的「高層」,是中央而不是特首。所以,只能算是「中層」。一旦定好了位,就明白為什麼曾先生要打出這樣的口號。因為身處「中層」的特首,確實先要「做好呢份工」,顯示執行的能力與忠誠。他很明白,若得不到上司的賞識,一切徒然。這是做給中央看的,那才是真正權力的來源。在儒家的哲學?,雖強調「民為貴、君為輕」(民主論?),但在實際的境況中,我們不能不面對現實。沒有中央的信任,特首如何能「為香港市民謀幸福」?

相對地,董先生確曾把自己看作是「高層」,試圖努力解決問題,鞠躬盡瘁、全心全意以「為香港市民謀幸福」為己任,可惜因為內外交困、力不從心,經歷「七一之役」的洗禮,最後還是因為得不到中央的支持,心力交瘁而退下。香港特首的角色,既是「高層」,亦是「中層」,如何扮演與協調,就全看他的修為和造化。

《易經》《家人卦》的啟示
《易經》的《家人卦》,只有短短的四十六字。上風(巽)下火(離),所以又稱《風火家人卦》。它清楚道出了齊家治國的中華智慧。原文如下:

  1. 卦詞:利女貞。
  2. 上九:有孚威如,終吉。
  3. 九五:王假有家,勿恤,吉。
  4. 六四:富家大吉。
  5. 九三:家人嗃嗃,悔厲吉,婦子嘻嘻,終吝。
  6. 六二:無攸遂,在中饋,貞吉。
  7. 初九:閑有家,悔亡。

卦詞:利女貞
卦詞是全卦的整體重點。孔子說:「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行」。領導的力量來自潛移默化,以求齊歸於正。由內部明正(火)發展為外部強大的競爭力(風)。所謂「利女貞」,俗語說:「妻賢夫禍少」。每一位成功的男人(或女人),背後都有一位賢內助,使他無後顧之憂,可以全身投入事業。在管理上,是指組織的成員,平時要有積極性、建設性的意見,而不是負面的「對著幹」與「尋隙」心態,才能使公司有長促的進步。對外一致,全力支援代表公司的人,使無後顧之憂,全力向外界爭取成績與建立公司的信譽。這種「內功」,自然會表現為頑強的競爭力。在荷?活的經典電影「教父」?,就很清楚的道出公司成員「一致對外」的重要性。經文裡選用女性,是因為她們比較善妒。提醒同事間,不要互相嫉妒,失去和氣,若因鬧意氣而一團糟,後果會不堪設想。爭勝心和嫉妒心是人際關係中最具破壞力的。我們的一些「政治家」或「政客」,是否應撫心自問,曾否以「正義」之名,而扮演著類似的角色?

官場裡的奧妙與潛規則,只有親歷其境的人,才能體悟。在中國當官,是一份全職的終生專業,其中多年累積的人脈,往往決定仕途的成敗。從前董先生有江主席為他撐腰,還有他在國內多年累積的人脈關係。相比之下,為英國殖地服務多年的曾特首,他在國內的「靠山」是誰?年前曾特首臨危受命,在中央他有多少「自己人」來支持他?若香港人對自己的最高官員也不支持,他的「實力」從那?來?如何能順利地為市民謀幸福?一個分裂的團體,往往內部矛盾紊亂,處處受到制肘,所以對外的競爭力必然有限。香港的未來,可以想像,而他的困境,亦可想而知。這是否「香港式民主」必然需要付出沉重的「代價」?還是我們正「作繭自縛」?

香港與上海之爭
月前在香港大學的一個全球校友會會議上,以「香港與上海」為題。其中一節由紀文風學姊主持,各講者來自五湖四海,各抒己見,立論精闢,詳述香港與上海的優劣、競爭與未來展望。也許是「臉上貼金」的話聽得多了,最後我終於忍不住起座發言,指出香港與上海,有如「五十步笑百步」,因為大家都只會「向錢看」。又像兩家「暴發戶」,互相在提防觀察,恐怕對方比自己富有,所以形成一種「敵對」的心態。若要向深層窺看,試問這兩個城市的核心價值是什麼?他們所建立的是怎樣的文化?難怪北京人對她們會「令眼相看」。中國幅員廣大,難道不能同時容納兩個「富有的孩子」?為什麼總是要強調「內鬥」和「競爭」?正值當前中國國勢日隆,為什麼「兄弟們」不能多花點精力,並肩齊手,去跟外國的目標如紐約與倫敦,爭一日之長短?正如柏楊先生所說,也許中國人數千年來習慣了「內鬥」,已經忘記了合作的好處和需要。這番言論,可能會被視為「異端」,這正是「愛之深,責之切」。香港與上海最大的分冶,在於內部的團結與執行的效率。若對上海近年發展有所瞭解,就明白為什麼他們的進步這麼「神速」!這絕對不是「龜兔賽跑」,而是「不公平」的競爭!香港,何日才能擺脫歷史與制度的包袱,精誠團結,全心全意打造「更美好的明天」?

初九:閑 有家,悔亡
閑,就是防範。管理的要領在「慎始」。要防範成員養成不良習慣,才不會發生不祥之事。要慎選成員,約法三章,不染惡習。正是:「初歸媳婦,落地孩兒。」回歸後的香港,我們建立了那些有建設性的「習慣」?我們的制度,選擇了些怎樣的管治成員?《素書》說:「國之將亡民先敝。」「冰封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」有這樣的市民,就有這樣的政府,有這樣的官員和議員,港人宜當慎思!

六二:無攸遂,在中饋,貞吉。
遂,專成,即制度化、有常規,基層不可擅自作主。饋,即服侍尊長飲食。若遵守規範,合理地服從上司指示,落實組織策略,自然貞吉。我們的公務員隊伍,是政府的骨幹,制度化的執行,廉潔而有效率,確是港人之福。

九三:家人嗃嗃,悔厲吉,婦子嘻嘻,終吝。
嗃嗃,就是嚴厲;嘻嘻,就是笑鬧無節。嚴厲的管理,雖有傷和氣而後悔,但因成員有所警惕而吉祥。若管教不嚴,不知節制,反招「一團和氣,一事無成」的惡果。政治乃眾人之事,但其中個人與團體間的利益矛盾重重,過分遷就某些團體,尤其是既得利益者,會帶來不穩定。在貧富懸殊的功利社會,更要注意公義和公理。所以唐太宗得天下後,重點之一就是「平抑門第」。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」過去香港政府的政策,往往給人「重富輕貧」的印象,實有深自檢討的必要。

六四:富家大吉。
富,即祿位昌盛,當然大吉大利。富家有道,內外配合,企業打成業績,所以大吉。這正是香港繁榮的基石。

九五:王假有家,勿恤,吉。
假,就是感化。以治家之道感化組織成員,自然不必憂恤而吉祥。 精神在「交相愛」,推己及人。

上九:有孚威如,終吉。
有孚,就是心悅誠服。威如,就是威儀肅然。管理者不可無威,更不能不令人心悅誠服。恩威並施,使人心悅誠服,才能終保吉祥。而這種威儀與誠服,必須發自內心,而不只是因為他的權位。權勢是沒有永恆的,有德行的人不會依靠它。

管理的啟示
家和萬事興,並不是和稀泥。「和」必須奠基在合理的原則上,講求條理,不得放縱或過份嚴苛,才能融合安樂的氣氛。儒家的「中庸之道」,要求的是「恰到好處」。一間企業的形象,關鍵在實力。沒有實力的公司,只是一場虛假。香港表面繁榮,但背後真正的實力(競爭力)是甚麼?還是只因為過去的「地運」使然?我們是否正「坐吃積糧」?

以《易經》的卦象術語來說,家人卦的內卦是離(火),外卦是巽(風)。內卦離(火),即內明。意思指組織內是否「明義」、「明禮」、「明廉」、「明恥」,決定管理的績效。管理者必須肩負「明禮說教」的領導者,成為「明義」的實踐人,才能夠維護組織的體制化和倫理化。家人扮演「運籌帷幄之中」的角色,以期「決勝千里之外」,正是「火旺生風,風熾火烈」。所以員工必須交相愛,各自修己安人,自然管理順利而有效。而管理的意義,就是「修己安人」的過程。

對香港政治現況的啟示
《易經》的《泰卦》說:「上下交而其志同。」在《否卦》中又說:「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。」老子《道德經》說:「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。」人往往因為不同的經驗、處境、學識和智慧,千絲萬鏤的利害關係,而無法看清事物的真象。明白一切事相叫做「智」;瞭解一切事理叫做「慧」。有「智慧」的人擁有擅於決斷與揀擇的能力,在審察天時地利人和的境況下,作出最佳的抉擇。作為「一家之主」的特首,必先誠意正心、真誠無妄、光明磊落、自強不息、敦品修德、親近賢良、虛懷若穀、《道》與《術》並重,才能「治家」有成。若只用《術》而無《道》,當無法樹立威信,更難使人心悅誠服。「我要做好呢份工」這口號,隱然帶出了政治的現實與無奈,在角色的矛盾下,當知特首不易為。但作為父母官,必須愛民如己,高瞻遠矚,有捨己為人的精神,在面對現實的挑戰中,常懷深遠高尚的抱負,雖明知不可為,仍盡力求成。他的一言一行,一念之差,可以惠澤萬民,可使生靈塗炭,不可不慎。

中華文化最敬重的是有高尚情操、心懷壯志、並能為民請命的清官。當年蘇東坡於山東上任三天,已能惠澤百姓,名傳後世。若我們的特首能拋開一己的私利與榮辱,勉力修己安人,「立功、立言、立德」,將是香港人莫大的福祉,甚而永留青史。

現代社會,早已脫離農業社會的時代,以小家庭為單元,大多只有父母子女兩代。兒女羽翼稍豐,便離鄉別井,甚而「舉翅不回顧,隨風四散飛」。人情淡薄,重利輕義,離婚率高,妻離子散的局面,屢見不鮮。隨著時代的轉變,「家」的意義,已然不同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《易經》這些傳統的中華智慧,已不合時宜,但它確曾維繫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盛衰,幫助無數人安身立命。對迷惘的現代人來說,也許還有一點參考的價值。世事循環,萬變不離其宗,新酒舊瓶,生生不息。中華智慧使我們能洞察世情,看透人生,面對生命中的變化和挑戰,然後讓我們作出正確的抉擇,在不完美中活出美滿的人生。中華智慧的管理要訣是:「因人成事、亂中求理、修己安人、萬法唯心。」若以這些中華智慧來評估香港政壇的現況,仔細推敲,當有會心的深層體悟。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智慧,須從志心篤行而來。願與當位者與港人共勉。

六慧管理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Copyright
最新消息 | 本會簡介 | 課程及講座 | 講者簡介 | 成為會員 | 智理出版 |下載區 | 文獻 | 聯絡我們
c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