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本會簡介課程及講座 講者簡介成為會員 智理文化出版下載區文獻聯絡我們


《六慧管理》選賢任能的中華智慧

如何在波詭雲譎中選出真正為國為港為民的立法會議員
中華智慧管理學會會長彭泓基
《信報月刊》2008年8月號

中華民族經過近世紀的衰落和屈辱,終於吐氣揚眉,完百年夢想。萬眾期待、驚豔全球的北京奧運甫一落幕,民族意識高昂、興奮的心情尚未平復,香港人又開始關著立法會議員的選舉。各政黨與候選人磨拳擦掌,背負著複雜的情緒、忐忑的情懷、不同的目的,施出渾身解數,爭奪那有限的權柄。選民們手上拿著選票,拭目以待,於九月七日,決定別人的命運。世間事,“量無窮,時無止,分無常,終始無故。”(1) 選民們是否能在波詭雲譎中選出真正為國為港為民的立法會議員,將決定香港未來微妙的政治形勢,甚至港人下一代的福祉。有這樣的人民,就有這樣的政府,這需要智慧與良知。正是:選民盈百萬,伯樂有幾人?

 

中華文化的精粹在“人學”
中華民族數千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,就是人類不斷提升智慧的發展史,中華智慧的精粹正在“人學”。唐太宗李世民說:“致安之本,惟在得人。”唐代因為有魏徵、房玄齡等賢臣輔助,才能有《貞觀之治》的空前盛世。而唐代的科舉,更是選賢任能的傑出方法,後世引為典範,並逐漸演變成今天的考試制度。宋代陸九淵說:“事之至難,莫如知人;事之至大,亦莫如知人;誠能知人,則天下無餘事矣。”可見中華文化如何重視人才、講究用人之道,並在不斷的實踐中,發展出一套完整的人才學理論。可惜近代國人多重西輕中,因而忽略了寶貴的中華智慧。尤其是在比較西化的香港,際此選舉期間,更顯得有亡羊補牢的必要。近代西方民主選舉制度與中華傳統文化最大的分冶,在於一從“眾”,一從“賢”。從“眾”就是不分賢愚,少數服從多數,群眾的素質和制度,決定績效的優劣。傳統中華文化認為“賢人”以修身為本,多擁有較淵博的學養、高瞻遠矚的視野、高尚的道德操守,可以代表群眾與公共意見,是以特別注重“選賢任能”。唐代“考試”的原始意義與今有別,當年“考”是指考績,“試”是指試用,其用意是在規定政府用人的客觀標準。任何制度,不論古今中外,日子一久,就會變壞,現今的考試,多只以成績而取捨,不作深入考察和試用,結果培育出不少高分低能、紙上談兵之士。

香港的選舉尚在襁褓的階段,但無論如何,在現制度中,作為手執“神聖選票”的選民們,理應明白作為選民的責任,憑良心與睿智,盡力選出“真正為國為港為民”的議員。一個社會的未來,是眾業共緣,必須共同努力,才能建立一個優質的社會。本文嘗試以短短的篇幅,介紹一些選賢任能的中華智慧,希望選民在投票前,能多一點良知與睿智,小一點昏庸與混沌;多一份責任、少一分私念。小心分辨君子與小人、賢才與禍國殃民之士,為香港、為自己與港人的下一代,作一點良知的貢獻。

不變的人性
“變易”本是常道。世事滄海桑田、科技日新月異,人類的歷史不斷地向前發展,但千百年來,人性並沒有變。要選賢任能,首要是瞭解人性。基督文化強調的“原罪”,與儒家的荀子和佛家的看法有一些共通之處。佛家強調人性的“五毒”:貪瞋癡慢疑,是人生痛苦的根源。而儒家孔孟卻主張“人之初、性本善”,所以強調“五德”:仁義禮智信。(2)與佛家的“五毒”相對,形成一體的兩面,同樣看人性,因角度不同,而結論?異。《易經》與《太極雙魚圖》歸納了宇宙間陰陽變化的特性,指出萬物不斷在轉化生滅,陰中有陽、陽中有陰。同理,人性也是善中有惡、惡中有善,浮游不定。所以用人難、知人更難。觀人,絕不能單看表面而妄下結論,尤其是對只曾在媒體上道?塗說的公眾人物,他們的片影只語,只能傳遞有限而偏頗的訊息,對不大愛深思熟慮的眾生來說,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形象。好惡,皆源於我執的投射,形成假像,因以很多候選人都利用傳媒來為自己塗脂抹粉。要認識他們的真面目,投睿智的一票,就必須要懂得如何排除表像的躁音,直指“人心”。

   

君子與小人
人性複雜而多變。要分辨善惡優劣,《論語》粗略地把人分為兩種: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於利。“義”就是大眾的利益,而“利”是指私利。這世上沒有絕對的“君子”,也沒有絕對的“小人”,這只是一種根據人的行為動機的簡單二分法。在不同的情況下,這兩種角色是會轉化的。要鑒別君子與小人,《論語》給予我們很清楚的提示:君子成人之美,小人助人為惡。君子以責人之心責己、以恕己之心恕人;小人則經常恕己,但從不責己。君子凡事坦蕩,小人凡事隱藏。君子知恥改過,小人無慚傲慢。君子誠而有信,小人偽而不真。君子不大看重有無得失,凡事樂天知命;小人「受利則善,受損則怨」。很少人願意承認自己是“小人”,所以世上多的是“偽君子”。

似是而非的惑亂之象
世事紛亂,往往似是而非,君子與小人,賢士與奸雄,從外表看來,往往只是一線之差,沒有明晰辨省的能力,很容易被蒙蔽。有些人看來是君子,其實是愚笨。看似大勇之士,實是戇者。看似爽快,實是輕諾寡信的人。看似明察秋毫,實是吹毛求疵。表面忠心耿耿,內裡卻陽奉陰違。外貌溫厚和善,言論大義凜然,行為卻驕橫傲慢,猥瑣下流,非利不幹。有些人外貌圓滑,卻內心剛直。有些看來忙得不可開交,實際上一事無成。芸芸眾生相,在香港政壇上類似的例子,多得不可勝數,明智的選民,必須要排除這些惑亂之象,仔細思量,才能分辨“忠奸”。中華文化選賢任能的智慧博大精深,試略舉一二,以作參考。

(1)觀誠
荀子說:“人之性惡,其善者偽也。”人們常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短處,社會上充斥著虛假與浮跨。選賢才,首要是“觀誠”,就是要驗證和觀察他是否真誠。《中庸》說:“誠者,天之道也......物之終始,不誠無物。”沒有誠意的人,其外貌與內心的中情並不相應,辦甚麼事都帶著虛假,口是而心非。《孫子兵法》說:兵以利動。人的行為,背後都必有其動機,只要能體察他的動機,就能窺視他的內心世界,是否裡外如一。儒家觀人:“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”,就是要先看他所做的事,再看他的動機,然後體悟出他心安何處,內裡是否藏著甚麼機心。縱觀現今香港政壇,良莠不齊,是否虛假,只為私利而做“秀”?還是誠心奉獻,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鞠躬盡瘁?

(2)考志
其次是通過考察言談,觀省他的“心志”。例如心志盛大而深邃的人,其意氣舒闊而柔和,面色謙遜而不諂媚。其容貌端莊而不倨傲,說話公正無私,不刻意修飾自己的好處,也不故意隱藏自己的壞處,不掩蓋自己的過失,這是本質好的人。其外表逢人就笑,言語華而不實,掩飾自己浮淺的地方,致力於一些小誠小信,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,這是本質不好的人。仔細觀察他的本質、性情、頭腦、智愚等,自有體會。

(3)視中
觀察一個人的內心,稱為“視中”。有諸內而形諸外,一個人的內心世界,往往在言談間的聲音和氣息上表露出來。一個人的真誠與虛偽,會不自覺地表現在言談舉止中。例如一個心氣浮誇誕妄的人,其聲音流離散漫;心氣謹密誠信的人,其聲音和順而有節奏;誠信的聲氣中和平易,正義的聲氣隨時舒縱,智慧的聲氣完美無缺,勇猛的聲氣雄壯剛直。聆聽其聲音,判定其氣息,考察其行為,觀察其經歷,審察其所安頓的,觀微而知著。

(4)觀色
從一個人的喜怒哀樂、欲望與恐懼等七情六欲,往往能窺視他的道德修養和內心世界。在關鍵的時刻,要想隱藏真實的感情,是很不容易的。一個人生氣時的神色很激動,好像要傷害人似的,有欲望時則滿臉是討人歡心的和悅之色,恐懼時則像是被逼得低聲下氣,憂愁悲傷時好像很疲倦,想倒地安靜一會。一個潔白無瑕的人,固定而泰然;虛偽的神色則是紛雜零亂而煩躁。人們雖然經常想把種種神色隱藏在內心深處,卻往往不由自主的表露出來。只要仔細觀察,自有得著。

(5)觀隱
人往往喜歡掩飾自己的隱私和真情,以偽善來欺詐別人,博取名聲。“觀隱”就是觀察一個人的隱藏偽託之處。有些人把自私的目的隱藏于仁義中、有隱藏于智慧事理中、有隱藏於語言藝術中,若不仔細審察,很容易被誤導。例如有些人說話謹慎小心,好像本性是質樸的,並偽裝成仁愛,好像是忠貞不二,故意做出種種“善行”,來博取聲譽。真正有德行的人,頂天立地,以誠待人,無須隱藏,內外如一,不隨安危與利欲而改變。

(6)揆德
內心充滿道德的人,一定會合乎他的外表。韓非子說:“觀容服,聽辭言,仲尼不能以必士;試之官職,課其功伐,則庸人不疑于愚智。”(4)言行不一致,終始相違背,外表和內裡不符,雖暫時能掩飾自己的短處,表現長處,但終究不是真正質樸誠信的賢人。有些人講話與行為很平正,心中所想沒有私念,沉靜而不結党,莊嚴而能和人,這是有仁心的人;沉默寡言埋頭做事,謙恭儉約而能遜讓,有智慧而不向人誇耀,有施捨而不自以為德,這是謹慎謙讓而溫良的人。有些人有疑問又不能斷定,有話又說不出來,意識到自身所缺乏的東西,卻又不停地處心積慮地去獲取,這是虛偽狡詐的人;言行多變,舉止荒謬而輕率,好惡無常,做的事與身份不符,這是沒有真誠的人。“揆德”就是要考察一個人的道德操守。當年子貢上任當官,孔子訓勉為官之道:“奉法以利民”。奉公守法,目的是為人民謀幸福,不是謀私利。面對挑戰和誘惑時,則“臨官莫如平,臨財莫如廉”。(4)遠如世界銀行總裁的下臺,近如梁展文事件,都充分反映出社會道德淪亡的危機。

上述簡單而扼要地介紹的六個方面,稱為“六徵”。當年周文王用以謹慎地觀察人才的優劣、鑒別才能技藝的高低,並在此基礎上選取公正仁義而有思想的人,讓他們治理國家、管理百姓,因而大治。此外,尚有《莊子》的“九徵”觀人法、《諸葛兵法》的知人之道、三國時劉邵的《人物志》、曾國藩的《冰鑒》、唐代趙蕤的《長短經》等典籍,都記載了寶貴的選賢任能的中華智慧,值得深究。

投票前的細問
選民在投票前,請撫心自問:

  1. 對候選人的認識和印象

您對候選人的認識如何?是否曾親自當面接觸過候選人?若否,您會否在投票前先親自接觸他一下?您對他的言行舉止、聲息氣度感覺如何?您對他的印象是如何建立的?是否客觀公正,還是帶有非理性的元素或偏見?用最簡單的君子與小人之別來衡量,您覺得他是君子、小人、還是偽君子?

  1. “六徵”觀人法

候選人的言行與您體察他的內心與為人,是否內外一致?他是否全心全意地為國為港為民?從您過去對他的觀察和認識,您猜測他競選的最重要的目的是甚麼?是為“權位名利”,還是真心無私的為公眾而奉獻?他的參選過程與心路歷程如何?誰在後面支援他?他們的動機與目的為何?他是否懷有不可告人的私隱?他的“心志”、“內心世界”、“道德修養”、“義與利、善與惡”之比如何?他的“五毒”和“五德”程度若干?候選人的性情如何?深思熟慮,還是輕浮氣燥,衝動淺薄?他們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如何?候選人對人對事的態度與言論如何?是否客觀公正、謙遜守禮、以理服人,還是蠻橫霸道,以權勢壓人?是否對“政敵”凡事必反,還是以理論事,不以朋黨左右是非? 他內心的價值觀如何?他是否有虔誠的信仰?這對他處事與抉擇的影響如何?

3.選民的自省
您自己去投票的動機和目的為何?是基於義還是利?或只是想湊湊熱鬧?您覺得怎樣才算是“為國為港為民”?其中是否有矛盾?若是,您的看法如何?您投票的標準是甚麼?您對各政黨的政綱、立場、及其表現的優劣看法如何?您是以政黨為重,還是看重個別候選人的素質與才華?

  1. 候選人的政綱

是否有遠大的目光和理想?還是華而不實、空洞無物?是否真正能為國為港為民帶來福祉?其中是否有矛盾與不切實際的看法?若他們過去曾從政或當選,其績效如何?參選時的政綱與日後的政績是否相符?在辯論中,他是否經常只顧批評對手而缺乏真知灼見與建設性的言論?

且再舉一些實例做參考:長毛在立法會上的種種異端行為,是否跟他內心真正的信念相符?他的真正動機是甚麼?他是愛國、愛港、愛民嗎?他是如何被選出的?鄭大班在主持節目時經常大聲疾呼,尖銳地批評政府與時事,一旦正式成為立法會議員後,他做了些甚?為國、為港、為民的事?李柱銘、楊森、譚耀宗等從政以來,是否內外如一?他們的言談舉止、智慧謙遜、氣度操守如何?各議員單選或落選是的表現如何?凡此種種,不勝枚舉,要想作出明智的抉擇,當然還有很多需要提問的課題,它們不一定有答案,只能由選民自己去推敲,只要肯仔細思量,自然心中有數。

結語
平心而論,這世界只懷“五德”而無“五毒”的君子聖人、志士仁人,如鳳毛麟角。人性本兼含善惡,選民們對各候選人無須苛求痛責。世上那有“完人”?只能盡力選出比較真誠而能力較高的賢士,屏棄“奸雄”。不被傳媒或虛名的假像所迷惑,抓緊“六徵”,把候選人的言行仔細推敲,衡量他們的“善與惡的相對含量”和本性,看穿他們的內心世界,自然心中有數。這些觀人的智慧,同樣適用於擇偶、招聘、選友、評估上司、下屬、同事,甚至政黨、特首及各官員等。每個候選人都有其優劣與獨特之處,取捨不易,選民們若能在投票前,對上述問題誠心仔細推敲、從過去跟各候選人有關的事件及其表現中,鑒古知今、窮理深思,相較異同、心志優劣,再憑自己的良心與知覺,當可排除惑亂,作出正確的抉擇,選賢棄奸,則港人有福,積德行善,功德無量。

 

注:
(1)《莊子》秋水篇:“量無窮,時無止,分無常,終始無故。”意謂:萬物的量不可窮盡,時間沒有止境,得失沒有常態,人的生死是無常的。
(2)佛家的“五毒”:貪(貪心)、瞋(怨恨、嫉妒)、癡(愚昧)、慢(分別心)、疑(恐懼、疑惑、不信任);與儒家的“五德”:仁(愛人)、義(公義、不自私)、禮(有禮貌、守法)、智(不愚昧、有智慧)、信(誠信)。恰好成為兩極的互補:貪對義;瞋對仁;癡對智;慢對禮;疑對信。佛家提倡去五毒而成佛,儒家則是修五德而成聖。
(3)韓非子說:“觀容服,聽辭言,仲尼不能以必士;試之官職,課其功伐,則庸人不疑于愚智。” 意謂:僅看一個人的容貌服飾,聽一個人的言辭,即使孔子也不能認定這個人就必能做官;嘗試讓他擔任官職,再考核他的政績,這樣做,即使是普通的人也能分辨出他是愚蠢還是聰明。
(4)“臨官莫如平,臨財莫如廉”。平,就是公平,不偏不倚;廉,就是不貪,不求私利。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官員,最重要的是公平,面對財物的引誘,最重要就是不貪心。

六慧管理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Copyright
最新消息 | 本會簡介 | 課程及講座 | 講者簡介 | 成為會員 | 智理出版 |下載區 | 文獻 | 聯絡我們
cws